一錢究竟相當於多少克 一斤等於十六兩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?從秦始皇制定統一度量衡。關於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,有個傳說: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,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。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、長度等方面的標準,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,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,於是向秦始皇請示。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:“天下公平”,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,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。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,決定把“天下公平”這四個字的筆劃數作為標準,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。(天下公平共十六筆劃)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。當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,是由北斗七星、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,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,不欺不瞞,否則,短一兩無福,少二兩少祿,缺三兩折壽。 南宋楊輝有首“斤價化兩價”的歌訣:“一求,隔位六二五;二求,退位一二五;三求,一八七五記……”意思就是一兩等於0.0625斤,二兩等於0.125斤…… 而過去漫長時期內度量衡變動很多,查看《歷代度量衡簡表》,歷代一斤等於多少克。秦代至西漢1斤相當於258.24克,隋代初期668.19克,末期222.73克。宋代的一斤,根據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銅則,自記重一百斤,實重64公斤,相當於每斤640克明代以後一斤基本在595g。目前台灣一斤是600g...